Ram Dass 拉姆 · 達斯|看見以愛為名的所有

CHYC
8 min readJun 20, 2021

▶這系列是醞釀想寫很久的主題 — — 介紹改變我人生的幾位導師,第一位決定就從 Ram Dass 開始。多年前,我人在敦南誠品等朋友,突然在書架上看見一本封面設計跟標題都很「莫名」的書《中風阿公的精采人生提案》,我想著「哪位中風阿公?會有什麼大不了的提案?」(真的完美具現「小我」的精彩運作)沒想到一翻開這本書,讓我站著從頭到尾速速翻完,待友人抵達之後,我說:「等我一下~我要去結帳!」於是這本書跟著我回家,細細拜讀過後,算是在我心田種下了小小的愛的種子,等待著日後發芽的時機。

Ram Dass 不是典型心靈導師,細數他人生的黑歷史還不少,但他決心用一生追尋和「更高意識」接觸的驚奇之旅,以及如何走完人生的毅力,自我開始追蹤他的 Instagram 帳號後,真的每一年都帶給我許多驚奇和感動。還記得2019 年底一早滑手機,看見他離世的消息,人生第一次對於「死亡」這件事胸口充滿著難過與感動混在一起的複雜情緒,但當我們能用釋懷的心情面對死亡,也是跨過想法框架極限的重要的一步吧。本篇我們可以看見他窮盡一身以行動了解愛、表達愛、成為愛,使靈魂回歸純淨本質,成為照見自我和他人真實美好的明鏡。

(Source: Luz-Mendoza on unsplash)

若你出生富裕的猶太家庭、長相斯文帥氣,還是名校史丹佛大學畢業生,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哈佛大學出任心理系教授,你會如何走完這段看似「握得一手好牌」的生命旅途?

原名 Richard Alpert 的 Ram Dass,在一次 LSD 體驗中發現靈魂脫離了肉體束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全然平靜,他在 36 歲那年決定徹底放下財富和地位遠走印度,尋找人類如何長住喜悅之境的「不退轉」之道。“I am loving awareness.”這是他以 Ram Dass 名字重生後,廣為傳世的一段心咒,如今全世界都有因他一句話而深受啟發的人,包含本文作者,以及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

自負的高學歷小伙子

人生勝利組 Richard Alpert 在 27 歲那年來到哈佛任教,沒想過會遇到改變自己生命軌跡的同事 Timothy Leary。倆人的專門學科同為心理系,卻對精神分析學派產生「跳脫傳統」的興趣,尤其 Timothy Leary 認為裸蓋菇素(psilocybin)和 LSD 能對精神疾患者發揮心理治療效果,於是和 Richard Alpert 一同在 1960 至 1962 年間主持「哈佛裸蓋菇素計畫」;還招收神學院學生作為實驗體,以控制投放迷幻藥的方式進行「神秘體驗」,雖然當時美國尚未禁止致幻化學藥劑或植物,但兩人還是被哈佛開除教職。

沒有「教授」包袱的 Richard Alpert 開始以工作坊形式召集想要和高等存有、靈魂接觸的大眾。在一次又一次的迷幻旅程中,他知道自己在「嗨」的狀態下內心總是有滿出來的愛,但每當藥效一退,他就像從天堂墜落到地表,每天過著各種雜念和情緒纏身的日常,多數人何嘗不是這樣渡過一生?但當時的 Richard Alpert 執拗地認為,他有必要找到靈魂的真相,決心前往印度求道。

以「神的僕人」重生

這趟旅程是 Richard Alpert 的人生走向不可預期的開始,尤其當這位來自西方的大男人在印度街道上看見人們和屍體共處,那份直視死亡的可怖,讓初來乍到的他渾身嚇破膽躲回旅社床底下,「我們(美國人)都把病人、屍體、死亡藏得好好的,好像這些都和人們的日常無關。」過去使用LSD的經驗,讓他理智上明白死和生是一體兩面的存在,正如他拋下一切遠走異國,等於死過一次,此時卻還看不透自己會如何重生。

在一連串因緣巧合下,他來到 Neem Karoli Baba(門徒暱稱為 Maharaji)身邊學習。Richard Alpert 發現,只要坐在導師身邊,就能感受無可言喻地平靜,「因為老師的精神一直都在愛裡。」這可能就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原本他打算一輩子都跟在老師身邊,但 Maharaji 卻催促著這位絕頂聰明、又有口才和群眾魅力的學生回國,為他取新名為 Ram Dass,代表侍奉大神(Ram)的猴神哈努曼(Hanuman)的意義,就此成為「神的僕人」,以身作則推廣奉愛瑜伽(Bhakti yoga)。再度踏上美國的 Ram Dass,從原本留著服貼髮型、穿訂製西服的大學教授,變成留著大鬍子,掛著念珠,身穿白袍的靈修大叔,但他不認為外在的穿著界定了怎樣的自己,「在我眼中,每個人都是神扮裝後的分身。」Ram Dass 終於不用再靠迷幻藥進入無盡喜樂的境界,因為他張開眼睛就看見神,一閉上眼睛,「我總是和 Maharaji 和Hanuman 在『愛』裡相處。」

Be Here Now & Still Here

Ram Dass 回國後還是當老師,只是這次他教的不是心理學,也不再帶領學生使用致幻藥劑。他首先來到新墨西哥州開設身心靈講座,這段時期,20 世紀最重要的一本身心靈著作誕生了 ──《Be Here Now》在沒有足夠經費,卻巧妙集結眾人之力下完成,徹底應證「當你有心想做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這句名言。這本書以土黃色紙印刷著質樸插畫,搭配短詩般的精煉文字,幫助每個人閱讀後都能活出*「瑜伽士」的精神。

*編註:瑜伽士:和大眾認知「練習瑜伽的人」不一樣,瑜伽士在身心靈都持守嚴格精進戒律。根據印度經典《薄伽梵歌》,瑜伽士的修行可分為三大類:積極行動的「業力瑜伽」(Karma yoga)、窮竟真理的「智識瑜珈」(Jnana yoga)、追求至善的「奉愛瑜珈」(Bhakti yoga),Ram Dass是「奉愛瑜珈」的傳承者。

接下來的 30 年,Ram Dass 形容自己過著「小飛俠」的生活,總是搭飛機來到新的城市授課,閒暇時寫新書,牡羊座的他彷彿內建用不完的精力,直到66歲那年,突如其來的中風奪走了他半身的行動力,更損傷到大腦掌管語言的區域。對口才和文采有自信的他來說無疑是老天帶來的最大打擊。日後Ram Dass 回憶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時光,想著 Maharaji 曾對他和其他學生們說:「總有一天,我要對 Ram Dass 做一件事。」Ram Dass 不禁開始思忖著:「所以老師是要讓我中風嗎?」他不諱言那是一段意志消沉的人生黑暗期。

經過漫長復健過程,Ram Dass 恢復到能坐上輪椅外出,也稍微找回語言能力,雖然講話語速變得極慢,也只能用小學生程度的簡單詞彙表達意思。但再一次新生的他,變得更愛笑了,不便搭機的他搬到夏威夷茂宜島,依舊時常使用視訊開課。面對鏡頭,Ram Dass 自然而然漾開的笑容填補了對話間的空白,不說話的他散發出來的平靜和愛,又更接近 Maharaji 總是活在愛裡的模樣。Ram Dass 突破身體和大腦的限制,再度寫出一本書《Still Here》,分享這次中風如何送給他的靈魂一份大禮。某天,他和好友聊天時突然頓悟,「老師原來是要對我做這件事!」這是他人生尋尋覓覓的終極寶物,Maharaji 早就知道愛徒會在自己的內在找到它,不假外求。

「用靈魂的觀點看待時間」

從 1970 年代起,Ram Dass 展開安寧陪伴療癒服務,他會陪在醫院或療養院的將死之人身旁,無需多說一句話,只是 「把自己變成一顆充滿愛的石頭」給臨終者穩定精神支持,幫助人們安詳走完最後一哩路。「人生在世,就是陪伴彼此回家。」成為 Ram Dass 晚年最常教導大眾的一句話。在 Netflix 可以找到名為《歸途》的紀錄片,和多數網路上流傳他在70年代時期意氣風發的照片不同,影片裡的 Ram Dass 已經成為一位喜歡把閒暇時間花在漂浮在海浪中的歡喜老者,呼應他還在世時上映的最後一部紀錄片《Becoming Nobody》。年近 90 的他走過一生流轉的旅途,放下原本緊緊握住的所有,一步步回歸本質的純真,直到活出自己靈魂的模樣,而每個靈魂原本都是沒有名字的,這一點也不要緊,因為他們靠「愛」認出彼此。

陪伴許多人走過生死之門的他,被認為是啟發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心靈導師,他已在 2019 年脫離肉體,享年 88 歲。「我將回到靈魂小屋和我的老師團聚。」Ram Dass 曾對學生們這麼說。他畢生推廣的奉愛精神則由「Love, Service, Remember 基金會」傳承,網站上資源很多,也有多元又設計感十足的周邊商品可選購,全數收入將成為基金會持續宣揚 Ram Dass 教誨的資金。

學習資源

想更深入向這位「成為愛」的老師學習,Spotify有 podcast 頻道,收錄 Ram Dass 授課講座之外,East Forest 樂團也將 Ram Dass 說過的話混音成歌曲,適合輕鬆地吸收深度內容。

Podcast 頻道 《Here and Now

East Forest製作的音樂專輯

也可以追蹤Instagram,搜尋 “babaramdass”,粉專時常有文章分享,搭配插圖或照片,每天輕鬆閱讀一段英文短文,走入大師心靈之境。

中文書單推薦

Ram Dass的人生經歷已經相當傳奇,他時常以第一人稱書寫,把個人故事和旅行各處的見聞融入文字,閱讀一篇篇章節時,彷彿也跟著他重回當下,一起再度走過扭轉他生命的種種奇事。

《擦亮心靈之境:拉姆.達斯的活在當下之道》

《學習做一個會老的人》(另一譯名:《中風阿公的精采人生提案》)

英文書單推薦

《Be Here Now》

《Walking Each Other Home》

本文同步發表於珍珠法寶部落格

--

--